延吉市北山街道积极构建“互嵌式”幸福街区 18载“邻居节”让“陌邻”变“睦邻” -凯发官方网站
延吉市北山街道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大力开展“邻居节”主题系列活动,全面构建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互嵌式”幸福街区,使辖区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北山街道辖区居住着汉族、朝鲜族、满族、回族等14个民族,少数民族占人口总数的52.4%。为了使各民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自2006年起,北山街道开始举办邻居节,迄今已举办了18届。活动吸引了各族居民的广泛参与,大家身着各民族服装,你唱一首红色歌曲,我跳一段民族舞蹈,说说家长里短,道道生活变化,实现了居民间的亲密互动交流,邻里温度持续升温,构筑了人心归聚、精神相依的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央级媒体多次给予关注,并进行现场报道和网络直播。
北山街道在举办“邻居节”的同时,围绕“邻里帮”“邻里情”“邻里学”“邻里净”“邻里乐”等五个方面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寓教于乐的群众性文化活动。2021年,北山街道成立“红色北山”理论宣讲团,在邻里家中建起“炕头微课堂”,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宣讲方式,把党的创新理论和民族政策送上门,宣讲到家里面、炕头上;举办“花甲礼”,寿宴现场按照民族传统习俗布置,老人们盛装出席,与会嘉宾献寿联寿礼,儿子儿媳叩拜敬酒,无不展现出民俗仪式的庄重;千人“百家宴”上,每家每户带着拿手菜围坐在一起,通过富有深意的“传家菜”,传播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家规家训,不仅俘获了邻里的胃,更打动了邻里的心;“趣味运动会”“快乐北山大舞台”“睦邻集市”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引导各族居民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互嵌式”生活在一起,开展系列活动1200余场次,参与人数达20万余人次。
针对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空巢老人、留守儿童逐年增多的问题,北山街道积极搭建互助平台,发动有意愿、有特长、有热情的居民组建雷锋班“红石榴志愿服务队”,累计做好事4.5万余件,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达500余万元。依托驻街部队、北山街道爱心妈妈协会,建立“代理军爸爸、爱心妈妈”代理亲人项目,加大关爱帮扶力度,为辖区各族流动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建立65个芳邻互助点搭建邻里“连心桥”,打造“淑清大姐工作室”“喜书记调解室”“同心亭”等议事协商阵地,通过“三化一筑”邻里纠纷工作法和“三个三”调解法,让陌生的居民敞开心扉,让心理隔阂的居民彼此宽容。自“绿美延吉”“集中攻坚月”行动开展以来,北山街道积极组建3397人的“三长”队伍,联合小区物业、下沉单位、“两新”组织,采取认领空地责任区、打造“民族团结楼栋”、绘制“民族团结涂鸦墙”等形式,将单调的小区、楼道、空地装扮成文明宣传的新载体和新阵地,有效激发了居民群众参与社区建设和基层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
北山街道“邻居节”文化活动,通过邻里之间“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和“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同吃一桌饭、同过一个节”的“三共四同”互嵌式呈现方式,成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桥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融进各族人民的血液和灵魂。多年来,北山街道共评选表彰“好邻居”467对、民族团结楼栋和单元80个、最美家庭19户、“军地警民共建共育先进个人”10人,好婆婆、好儿媳100人;涌现出了一批“全国道德模范”“吉林好人”“吉林省最美家庭”等身边榜样典型。近年来,北山街道及所属社区共获得“全国社区睦邻文化建设工程示范街道”“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吉林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吉林省优秀居民公约”等各级各类荣誉600余项。
延边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静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