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谋跨越 发展促赶超|赓续非遗文化传承 滋养民族团结之花 -凯发官方网站
近日,延边代表团表演的中国朝鲜族农乐舞惊艳亮相首届中国新疆民间艺术季,再现了中国朝鲜族载歌载舞、喜庆丰收的生动场景,给无数网友留下了深刻印象。
8月27日,延边日报社“改革谋跨越 发展促赶超”主题调研采访团走进汪清县,来到了中国朝鲜族农乐舞展示馆。
该馆位于汪清县城区综合文化广场北侧,于2019年建成投入使用。一楼的农乐舞发展历程展厅以汪清县的朝鲜族农乐舞发展历史为主线,通过图文、实物展示及场景还原、实景沙盘和教学体验等形式,分四个部分详细介绍了中国朝鲜族农乐舞的追根溯源、发展演变、表演形式和传承保护。
据讲解员介绍,朝鲜族传统农乐舞与农耕生活紧密相连,民间通常按照其功能划分为劳作、祈愿、乞粒、演艺等形式,主要是在岁时节日表演的集乐、舞、戏为一体的农乐游艺。后来,随着时代发展,朝鲜族农乐舞在新的社会环境里,经过几代艺术家和民间艺人的创编,其主题、道具、演技等也有了新的变化,形成了以舞蹈为主要内容,融合农乐节拍、音乐及一定高难度特技动作的农乐舞,包含象帽舞、长鼓舞、手鼓舞、假面舞、背架舞等舞蹈,进一步丰富了民俗舞蹈的表演形式,成为传统性和时代性兼容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艺术。
“二楼的农乐舞剧场主要进行农乐舞展演,可以让来馆参观群众感受中国朝鲜族农乐舞的文化艺术魅力。”据汪清县文化馆馆长孙智强介绍,展示馆开放至今,已组织展示演出100余场,接待参观者1万余人次,开展培训及研学活动100余场,累计培训学员2000余人次。该馆已成为汪清县农乐舞资源集中展示的空间场所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广大学生参与中国朝鲜族农乐舞传承与保护的传习教育阵地。
中国朝鲜族农乐舞是中国朝鲜族群众与各族群众在长期交往、交流、交融中形成的民族文化瑰宝。2006年,中国朝鲜族农乐舞(象帽舞)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如今,展示馆已成为延边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学中心和延边州旅游促‘三交’示范基地。”孙智强说。
(延边日报全媒体记者 任卫峰/文 沈燕 金由美 延边晨报全媒体记者 徐大东/图)